close

第3季台北市公寓成交行情每坪破40萬,站上歷史新高,其中有都更題材的市區老公寓,更是漲過頭,像是中正區竟出現公寓價格比新成屋高貴的怪現象。根據永慶房仲集團成交資料統計,今(98)年第3季中正區老公寓成交價與新成屋相比,每坪房價竟然還要貴上4萬元之多,價格首次高於新成屋,漲幅居北市之冠。

市區精華土地日漸稀有,加上壽險公司、建商積極搶地,標地價格屢創新高,大面積土地呈現價高難尋,建商逐漸走向整合老舊建物及公寓進行都市更新為主,再加上政府大力推廣都市更新,使得公寓的標售法拍及仲介成交,皆持續創新高價。

永慶房仲集團研展室協理黃增福分析,都更效應帶動老公寓銷售長紅,忠孝東路上的華山更新地區公寓,近期更有破百萬行情的成交記錄,帶動中正區精華地段的公寓成交價量大幅提升。相較之下,因為新成屋多集中在外圍環河一帶,使中正區公寓成交均價首次高於新成屋。

根據永慶房仲集團成交資料統計,台北市第3季公寓成交行情每坪40.5萬,已站上歷史新高;而中正區更出現公寓比新成屋貴的現象,30年以上公寓價格每坪成交55.3萬,較新成屋的51.3萬多出4萬,價差7.8%。

台北市全區第3季公寓成交均價較第1季上漲23%,以行政區來看,中正區第3季漲幅高達55%,同為都更精華地段的大安區漲幅近40%居次,大同區、信義區、南港區的公寓漲幅也都在20%以上。同時,大安區及大同區的公寓與新成屋價差,也縮短至20%以內,屬於北市燙金公寓地區,與新成屋價格逐漸逼近。

黃增福指出,建商及民眾看好政策釋放所帶來的都更遠景,購買台北市公寓作為投資目的的比例,在第3季已增加至15.8%,較第1季的7.8%增加超過2倍,而第3季公寓成交買方最大宗為換屋族佔34.9%,原屬公寓買方最多的的首購族僅剩34.5%,較第1季所佔的53.9%減少了19.4%。

公寓產品原屬於低總價首購族的優先選擇,但因為價格高漲,致使北市公寓首購族,轉往北縣找尋價格較合適的住宅,而換屋族及投資型買方,因為看好公寓未來的都更潛在價值,所以購買比例有明顯增加的趨勢。

根據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統計,截至10月底止,市府劃定含依都市計劃辦理的都更件數共208件,自行劃定共298件,累計達506件,合計劃定面積超過500公頃。「大安區」、「中正區」及「中山區」所累積的都更案量,就多達219件,分別佔15%、14%、13%,都更件數佔全市區四成以上,為台北市前三大都更熱區,看好這些區域的發展性及潛在開發利益,民間申請自行劃定更新單元的件數日益趨增。

黃增福提醒,台北市公寓破40萬,都更公寓價值已不能用一般住宅行情來估算,要評估其未來的開發效益,需留意是否投入成本已過高,且都更開發所需時間冗長,投資風險相對較高,民眾仍應慎選公寓都更地區,衡量預算及償還能力,避免追價過高而套牢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我是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[K]不負責說 開講

11/10  一則提醒大家市場價格「過熱」要逢高獲利了結;一則提醒大家公寓價格「過高」

11/11  一則告訴大家都更議題「過熱」呈怪象;一則告訴大家成交行情「高過」新成屋

我知道這已不是新聞了

誰發出的訊息想必也有人注意到

我只是想說

基本上導這齣戲的「本週階段性任務」應已告一段落

這碼戲就靜待市場(別人接手?),激起更大的水花

 

只要最近有在看房子的人一定就會懂

為什麼這樣說

因為只要是跟「黃牌軍」看屋,他們最愛表達的訴求,就是完完全全與這發表新聞的人背道而馳

這不是很奇怪的事嗎???

大頭喊話,小弟回嗆???

理由很簡單

以機率法簡單來說

超過70%以上的屋主要賣房子前,都只看新聞講的;賣房子時,都只聽房仲說的。

房仲就是抓住這點

把原本玩的兩面手法

強化

因此不把小弟們辛苦建立的「市場行情局勢」催毀

屋主的姿態就會居高不下

居高不下房子就會賣不出去

賣不出去屋主就會怪小弟不會賣

然後就僵住

每一區房子量都不會無限大的成長,就表示屋主的數量是有限的

一個、二個談不攏沒關係

那問題是一個區、二個區談不攏就等著喝西北風吧

告訴你一件事

內政部統計十月底,全台房仲業店數達4117家,光北市就佔751家

這就是為什麼現在上面的大頭們那麼急著把過去的「努力」催毀掉

 

 

求得的結論就是---

房仲真的沒有物件可賣了!

如此而已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ennethgo 的頭像
    kennethgo

    《腦袋決定荷包。荷包決定自由。Kenneth》

    kenneth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